查看原文
其他

邰从越: 遇见自己, 预见远方 | 遇见·演讲视频

宁静访谈录 宁静访谈录 2020-09-12

第280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727dk94f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遇见·讲者 | 邰从越

心医国际联合创始人、总裁。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曾先后在东北制药、美国礼来亚洲公司、葛兰素史克健康保健品部任职。


创业八年,不断克服困难,过往的经历和信念都让我变得更强壮,这是创业给我的最大感触;另外,创业让思想变得自由,想做的和能做的,都可以努力去实现。


遇见自己,预见远方 


非常荣幸能站在北医这个舞台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事业。我今天的分享取名《遇见自己,预见远方》,是因为我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恋过往,不畏将来。


谈及初心,今年正好是我大学毕业二十年,二十年中的前十二年我在做药,后来创业走过的八年,一直在做与医疗相关的事情。 


 

为什么后来会专注于医疗?今天在坐的前辈、同道,包括北医学生,可能都会想到一个说了很多遍的话题:为什么看病这么难?为什么看病这么贵?

 

这是2017年的一组数字,全国门急诊人次达到70亿次,其中37%的人选择了三甲医院。可想而知三甲医院的拥挤,可想而知大家都想去中国最好医院就医的心愿。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共有90万家,其中真正的三甲医院只有1300家,我们的医患比例是1:20000,而每年医生的增长率不超过5%。

 

 

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未必会选择去做一名医生。为什么?可能很多人说,中国的医疗资源太集中了,好医生太少了,都在这些大医院。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另外一个现象是,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是没有被指导的,大家都在自主就医。不管自己得了什么病,都想找一个好医院,所以就出现了小病大医的无序和大病小医的无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层医生基本上是留不住的,基础医疗能力没有得到沉淀和提升。所以在需求增长的今天,更多的患者只能选择去更好的医院。

 

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去想,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医疗IT是一个重要的新工具,但它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全部的问题。我们选择做一家医疗IT公司,从医学影像入手,解决患者的二次诊断,到后来可以帮助很多疑难病患者会诊,也可以帮到很多基层患者的慢病常见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过去这八年,我跑遍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县和10%的乡。去基层能看到很多问题,很触动我。有一些基层医生是没有经过规陪的,他很想治好病人的病,但不具备这个能力。

 

2015年,互联网特别的热,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很多市场都在被颠覆。当时出了一本书叫《颠覆医疗》,我当时在想,医疗能够被颠覆吗?医疗实际上需要温火慢炖,因为品牌和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做起来的,也不单纯只靠一门技术就能完成,因为资源有限。当供给和需求不能平衡的时候,就不单纯是模式能解决的问题。

 


究竟是互联网加医疗,还是医疗加互联网?我想说,互联网医疗也是医疗,既然是医疗,它就是严肃的。既然是医疗,所有的医疗证据和数据就应该是规范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帮助患者和医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最近几年,我们找到了自己,就是医疗加互联网。基于实体医院,我们上端覆盖了北京、上海、广东等超过80%的医院,二级医院3300多家,乡镇卫生院1800多家,所以有5570多家医院在我们的网络中。

 

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体制的问题,定制化的问题,盈利的问题等等。在中国,政府和市场是一半一半,有公益的机制,也有公益的体制,同时要通过市场方式去调节,难度和挑战就在这里。


 

我们选择了一条顺势而为的路,没有一上来就去扒开医院的院墙和医生直接去联接,而是选择了医院联接医院,科室联接科室,医生联接医生,最终医生联接患者。


我们选择了和大象共舞,大象指的是政府和医院。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乐队的指挥,专家和医生是乐队的领舞者,我们选择做一个好舞伴,做一个助力者、支持者、助推器,让更多的医院成为更好的医院、让更多的医生成为更好的医生。

 


技术更新很快,我们从2010年开始,很多业务就用云化去解决问题了。而云化在今天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云”之外,现在我们还有SaaS、PaaS,以及目前我们看到的AI,用单词串起来就是A(AI)、B(Big Data)、C(Cloud)、D(3D)、E(Eco-system)、F(Fintech),现在到区块链,这些是我们技术化的情况。


技术的到来能改变什么?我想,基于我们的实践和能力,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技术运用到未来和治疗服务相关的方式和场景里去。 



为了今天这样一个场景,宁静也和我说过,可否讲一讲创业八年走过的心路历程。我有一句口头禅——开着飞机修飞机。从打创业那天起,就像在驾驶一架飞机,当把它开起来以后,我发现几乎每天都是问题,我自己就在不断地犯错和解决问题。我能想到的就是千万别摔下来,不求完美,只求好好活着,这就是我们创业的真实状况。

 

创业八年,不断去克服困难,过往的经历、信念等很多方面都让我变得更强壮,这是创业给我的最大感触。另外,创业让思想变得自由,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都可以努力去实现。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不断向前走?我们是一家企业,企业就要有商业责任,然后才是社会责任,做企业要有一腔古道情怀,但也要现实一点儿。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特别同意,“做好自己的企业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我想借助一组数字来说话。2017年,我们完成了20多万例的会诊,这些会诊让14400个患者,通过心医平台挽救了生命。20万例会诊还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们为每一个患者节省了往返两千公里,意味着我们累积的数据超过了100亿条,差不多100-200条数据是真正完整的一份诊疗数据。


我们的数据从患者而来,从医院而来,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技术努力,让数据再回到患者和医院医生的手中,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故事,他们非常触动我,也是支持我向前走的动力。


这个9岁的小女孩儿是广西屏南人,2016年她脑部血管有问题,因为孩子小,脑部血管很细,这种脑部血管畸形在当地的医院治不了。另外,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太好,当地医生就通过我们的平台,推荐能否到北京治疗,我们的平台就联系了天坛医院、北京医院、三博脑科三家医院的医生一起会诊。

 

专家先对孩子的病情进行了评估,然后我们筹措资金到了云南。可喜的是,四个月后孩子手术成功,康复出院了。出院时她母亲给医院送了锦旗,当时面对医院、手术专家和我们,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妈妈,我长大以后也要当医生!”那一刻,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另外一个故事去年发生在新疆,在当地最好的医院,一个婴儿得了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本身不是大问题,但在当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我们的平台快速帮他联系了北京的专家,制定了治疗方案,孩子很快治愈。


但是20天后,这个孩子又得了很严重的过敏性紫癜,当地医院更没法治了,我们就又启动了远程医疗系统。当时下着大雨,半夜十一点钟,我们给专家打电话,专家从家里爬起来,我们的同事从家里赶到会诊中心,最终这个孩子得到了及时的诊治。

 

第三个故事叫十六年的求医,就发生在前几天,在合肥。一个患者经过长时间劝说后,才同意做会诊。2002年,这个患者被诊断为渐冻症,医院告诉他最多活三年到五年,病人当时很绝望。但奇怪的是,几年后,并不像医生说得那样。家人劝他再去就医,但患者心理上有了阴影,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和其他人说话,就这样把自己在屋子里关了十几年。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同事和他的家属终于劝说他同意通过我们的平台会诊,结果,患者并不是渐冻症,而是严重的颈椎疾病压迫导致脊髓缺血。得知结果后,他和家人在医院里抱头痛哭。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觉得,除了作为一个商业企业以外,这是支持我们持续向前走的动力。


 

创业总归是艰难的,前两天我看到领教工坊肖知兴教授的文章,里面写到,“你到底是做企业的企业家,还是做一个企业家的企业?”也就是,你到底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还是你给你的企业当儿子?这样的心态,决定着未来是否能把企业一直带着往前走。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犯过很多错,但我们因此更坚定自己的内心去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想这是最初的选择带给我的最好礼物。


 

上周,我去了北大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看到吴阶平老先生的12个字:精湛艺术、高尚医德、艺术服务。我想,想做一个好医生,就需要做到这12个字。

 

心医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希望能帮助医生成长,帮助更多患者。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成为一家成功的企业,我们还要成为一家有温度的医疗企业。


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天下没有难看的病!



视频 | 遇见·初心

 屠鹏飞: 科技改变世界——我与肉苁蓉的28年

 罗永庆: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品是为人类健康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

 马宝琳: 中医虐我千百遍,我待中医如初恋

 胡大一: 不要过度医疗,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

 遇见初心, 预见远方 | 遇见·首场纪实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遇见和讲者所有

转载或引用视频、图片和文字请留言联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书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